熹平三年(174年),刘备14岁,幽州涿郡。每当刘备跟着母亲踏入县城的集市,去卖他们手工编织的草席和草鞋时,他的眼前总是不可避免地浮现出一幕幕令人心酸的场景。街道上,他时常能遇见那些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人们,他们的衣物破烂不堪,几乎无法遮蔽... 花间书城

花间书城
昭行烈,历史古代,向雨田,刘备,昭行烈无

第3章

熹平三年(174年),刘备14岁,幽州涿郡。

每当刘备跟着母亲踏入县城的集市,去卖他们手工编织的草席和草鞋时,

他的眼前总是不可避免地浮现出一幕幕令人心酸的场景。街道上,

他时常能遇见那些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人们,他们的衣物破烂不堪,几乎无法遮蔽身体,

甚至有些人的身形已经瘦弱到无法直立,只能佝偻着腰背,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这些人的状态,几乎已经超越了“贫穷”二字能够形容的范畴,

他们仿佛被生活剥夺了最基本的人的模样。在喧闹的市集中,刘备目睹了一幕幕人间惨剧。

有人为了生计,不惜出卖自己的亲生骨肉。他们的脸上写满了无奈与绝望。在路边,在旷野,

刘备看到了饿死的饥民,他们的白骨散落在泥土之上。无一例外的,这些白骨全部身无寸缕,

生前饱受饥寒交迫之苦。周围的苍蝇乱飞,蛆虫遍地。这悲惨的场景让刘备心如刀绞。

第一次看见死人的时候,刘备着实吓了一跳,但是时间长了也就麻木了。

与他们相比,刘备虽然家境贫寒,但他身为宗亲之后,宗族中总有些地位显赫的亲戚。

这些人时不时地为了赢得一些好名声,会施舍些财物给刘备这孤儿寡母,

再靠着刘备卖草鞋和草席的微薄收入,他们才得以度日。偶尔,

宗族中的大户会邀请刘备等小辈到他们的府邸做客,参观那富丽堂皇的深宅大院。

在这看似其乐融融的宗族聚会里,刘备慢慢学会了掩饰自己的真实情感。他总能面带笑容,

言辞谦卑而诚恳地向长辈们表达敬意和感激,仿佛真心感激他们的接济与善意。然而,

在他的内心深处,他却在冷静地评估和期待着,

每一次这样的聚会是否能带来些许实质性的援助。毕竟,他们母子的生计,

常常在饥饿的边缘徘徊。如果宗族们的援助未能如愿,或者帮助甚微,

刘备心中虽会涌起不满与愤怒,但他的脸上却从不显露分毫。他深知,

愤怒与抱怨无法为他和母亲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帮助。

慢慢地,由于迫切需要尽可能地获得周围人的帮助以远离饥饿的困境,

同时还要努力为自己和母亲挣得一份体面,刘备逐渐学会了与人交往的种种技巧。

他开始觉得,比起熬夜编草席,这条路更适合自己,也更有成效。因此,他开始细心观察,

用心学习,不断调整自己的动作举止和言谈方式,

力求在每一个细节上都表现得更加得体、更加成熟。在酒局上,

他也逐渐学会了如何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种场面。从最初的拘谨不安,到后来的从容不迫,

他逐渐锻炼出了一套“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本领。根据对方的性格、喜好和身份,

灵活地调整自己的言辞和态度,以达到最佳的沟通效果。

如果某个长辈爱吹牛,喜欢听奉承话,刘备就会巧妙地配合他,一起捧着,

让对方感到愉悦和满足;如果某个长辈注重礼数,讲究规矩,刘备就会表现得恭恭敬敬,

一丝不苟地遵循各种礼仪规范。这种灵活多变、善于适应的交往方式,

让刘备在宗族中逐渐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喜爱。不少长辈都开始喜欢这个乖巧、懂事的后生。

更新时间:2025-01-11 21:17:44

上一章 继续阅读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