熹平三年(174年),刘备14岁,幽州涿郡。在错综复杂的宗族关系中,刘备最为敬重的,是他的一个族叔刘元起。刘元起是个眼光独到、心地善良的长辈,他的儿子刘德然和自己年纪相仿。他不同于其他宗亲,对刘备的关怀并非出于一时的施舍或是为了名声的考量,... 花间书城

花间书城
昭行烈,历史古代,向雨田,刘备,昭行烈无

第4章

熹平三年(174年),刘备14岁,幽州涿郡。

在错综复杂的宗族关系中,刘备最为敬重的,是他的一个族叔刘元起。刘元起是个眼光独到、心地善良的长辈,他的儿子刘德然和自己年纪相仿。他不同于其他宗亲,对刘备的关怀并非出于一时的施舍或是为了名声的考量,而是真心实意地看重这个年轻的后辈。每当有机会,刘元起都会邀请刘备到家中做客,并总是以诚相待,将刘备视为自家人。他甚至把刘备和刘德然放在同等的位置上,无论是物质上的照顾还是精神上的鼓励,都毫不吝啬。甚至到了刘元起的妻子对此不解的程度。刘备曾有耳闻,她曾私下里对丈夫说:“我们和他们毕竟不算是直系一家,怎么能这样一直款待他呢?”刘元起听后,神色认真地回答道:“我族中有这么个孩子,他绝非等闲之辈。我相信他将来必成大器,我们现在对他的好,他日定会得到回报。”

刘元起的话并非无的放矢。刘备虽然年纪轻轻,但已显露出非凡的气质。他身材高大威猛,面容俊朗,往人群中一站,便自然散发出领袖的气质。而更引人注目的是他身体上的两个独特特征,让人一见难忘。首先就是刘备的耳朵长大,耳垂几乎垂到了肩膀,这样的特征使得他的面容如神佛般,显得更加威严而深邃。每当他与人交谈时,那长长的耳垂仿佛在聆听着世间的声音,同时也彰显出他的沉稳与睿智。其次,刘备的双手也是长得出奇,甚至能够超过膝盖。这样的特征不仅使得他的动作幅度更加宽广有力,还赋予了他一种威严和力量的象征。每当他挥动手臂时,那过膝的双手仿佛能够掌控一切,让人感受到他的领袖气质和不可小觑的力量。随着刘备慢慢的长大,这两个身体上的特征,不仅让刘备在人群中脱颖而出,还为他增添了一份神秘和威严。

路边的饿殍和富有的宗族,刘备开始对这个世界产生了更多的疑问。他小的时候常常问母亲:“既然我们是宗亲,为何还要过如此贫苦的生活?””为什么会有人卖自己的儿女,为什么会有人饿死?“面对儿子的疑问,善良的母亲只能以“时运,命运”一类回答,然后继续编着草鞋。有些时候母亲被问的烦了,会对刘备说,你不要问这些问题了,还是好好练练编草鞋的手艺吧。

刘备的手艺不错,但是有的时候,当编织草鞋的重复动作让刘备感到厌烦时,他会放下手中的活计,到附近的县城闲逛,去寻找母亲没有给自己问题的答案,也去探索更大的世界。

涿县,因卢植先生的名望与教诲,吸引了众多儒生前来求学,使得这里的文化氛围日渐浓厚。在这片儒学的热土上,儒生们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不同的圈子。那些混得好的儒生,他们或才华横溢,或家境殷实,总能轻而易举地吸引众人的目光。他们聚集宽敞的庭院中煮酒论道,引经据典,高谈阔论间不时爆发出阵阵的笑声。

刘备从心里不喜欢这些所谓大儒。在他心里,觉得这些人每天吃饱了没事干,在那高谈阔论。当然,也有些相对潦倒的儒生,是登不得大雅之堂的。他们往往徘徊在周围,三个一群两个一伙的在大户门口徘徊,希望得到个差事。而爱凑热闹的刘备,却总能在这些人群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他并不嫌弃这些儒生的潦倒,和他们打成一片。在这些失意的儒生们口中,刘备听到了更多关于家族衰败和社会现实的解释。他们告诉他,刘备家道中落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京师的动荡不安,宦官和外戚之间的激烈斗争,以及地方上贪官污吏的横行霸道。这些人只知欺压百姓、兼并土地,导致社会混乱、民不聊生。这些话在刘备心中激起了千层浪花。与母亲简单的说辞相比,儒生们的解释更让他觉得贴切和深刻。每次与儒生们谈论到这些话题时,他都情不自禁地想要继续倾听下去。有时愤怒填满了他的胸膛,在青春的荷尔蒙驱使下,他恨得咬牙切齿,握紧双拳,恨不得肋生双翅飞到洛阳,把那些贪官污吏都杀尽,然后和当今圣上远亲相认,成就自己的荣光。

更新时间:2025-01-11 21:17:44

上一章 继续阅读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