熹平四年(175年),刘备15岁,幽州涿郡。随着一天天长大,刘备对于外部世界的渴望越来越强烈。他心中有着无尽的探索欲望,想要走出这片小小的天地,去见识更广阔的世界。母亲看出他内心的躁动和渴望,因为她深知儿子的志向远不止于此。正好最近刘备的母... 花间书城

花间书城
昭行烈,历史古代,向雨田,刘备,昭行烈无

第5章

熹平四年(175年),刘备15岁,幽州涿郡。

随着一天天长大,刘备对于外部世界的渴望越来越强烈。他心中有着无尽的探索欲望,想要走出这片小小的天地,去见识更广阔的世界。

母亲看出他内心的躁动和渴望,因为她深知儿子的志向远不止于此。正好最近刘备的母亲听说,同县最有名望的大儒,曾任九江太守的卢植卢子干先生因为生病在洛阳休息,顺便在养病期间就在洛阳办学。因此尽管刘母觉得自己人微言轻,但是她还是希望通过卢植来给刘备铺一条上升的道路,再也不要和自己一样织席贩履了。

刘备从小没少听母亲和同宗讲卢植的故事。在他们口中,卢植是本郡的大英雄,学识渊博,武艺高强,为人正直。就在不久前,他还在九江太守的任上平定了一场叛乱,威名远扬。只是因为身体欠安,卢植才回到洛阳校勘经典,闲暇之余,在城东的缑山开坛收徒,传授学问与武艺。

于是,母亲和刘备找到了族叔刘元起。元起叔也有此意,想让自己的儿子刘德然一起去和刘备求学,给了不少路费,还请本地最有名望的族长给卢植写了一封推荐信。于是刘备与好友刘德然一起,背起行囊,踏上了去洛阳拜卢植为师的路途。

这是刘备第一次出这么远的门。涿郡离洛阳有着数百里的路程,中间要路过山川河流,穿越无数的村庄和城镇。虽然路途遥远且充满未知,但刘备的内心充满了期待和激动。二人先是在冀州广袤的平原上阔步前行,感受着华北平原的辽阔与无垠。随后,他们来到巍峨连绵的太行山下,沿着山脚疾行。接着,他们穿越了丰饶的河内郡,金黄的麦田和碧绿的稻田交织成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最后,他们来到黄河岸边,面对着奔流的河水。渡口的人告诉刘备,过了黄河,很快就能到达帝国的心脏——洛阳了。

越是接近洛阳,刘备心中就越是翻江倒海。尽管他怀揣着族长的亲笔推荐信,他和卢植还算有同乡之缘。然而,这薄薄的纸张似乎并不能完全消解他内心的忐忑与不安。因为卢植的名字在士人圈中早已如雷贯耳,是大汉公认的儒学大家,而且位居险官,即便是能够得到一次面谈的机会,也已是莫大的荣幸,更遑论成为其座下弟子。他不禁暗自思量,万一卢植大师因事务繁忙,或是觉得自己资质平庸,不肯相见,那该如何是好?这份被拒绝的尴尬与挫败,该如何向家中殷切期盼的母亲和一起厮混的小兄弟们交代?

而另一方面,刘备又很憧憬,如果卢植能够收下自己,以后自己就有了名师之徒的资本了,而且卢植这样的大儒,他收的学生肯定里面少不了豪门权贵,正是自己攀龙附凤的好机会,没准和谁关系处的不错,以后还能够拉抬一下自己。因此,刘备非但没有停下脚步,反而越走越兴奋,因为他知道,无论结果如何,至少他要勇敢地尝试,为了自己和那些期待的目光,去搏一搏这未知的可能。

看着河对岸高耸的洛阳城墙,刘备心中涌起一股豪情。他们乘坐渡船,勇敢地渡过黄河,向着洛阳进发。

更新时间:2025-01-11 21:17:44

上一章 继续阅读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