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数期课前演讲,紧张的唯有演讲者一人,认真的无外乎老师和几位喜好历史研读的学生。
在时间开始变得紧张的高中时期,对考试没有直接裨益的事,往往难以吸引同学们的兴趣。
故而,各自埋头,或是提前预习本堂课的知识,或是偷偷摸摸做着别科作业以成课前演讲的台下常态。
似乎只有这一次,只有伊恬在台上的这短短几分钟,成功地吸引了绝大部分的目光,人人凝神静听,心思也随演讲者的内容沉浮:“
檀道济的权力是先皇和陛下共同赋予的,但陛下却没给予他足够的信任。在决定将他赐死前,可曾记得:
是他,为先王开拓疆土,助其称帝;景平元年,北魏进犯,青州告急,又是他,率军解围,镇守广陵。
无论是为臣,还是为帅,他从未负过陛下。他知道自己心里忠于的是什么,所以他从未想过背叛。
当他拿到赐罪诏书时,心中是何等悲凉。君不知臣,臣不知君。君若知臣,当知他不会背叛,臣若知君,他就不会至死也不肯相信陛下会杀他。
陛下可以杀掉所有自己认为居心叵测之人,因为你是王。可当你杀掉所有人时,你还是那个高高在上的王吗?
即使是至尊帝王,拥有最至高无上的权力,也总有些做不到的事,比如,陛下影响不了天下人良心的定论,改变不了后世的评说,更无法否定死在你手里那些冤魂忠正的心。
陛下也许未曾发现,当年的君臣之义,全都消没在陛下自己无端的猜忌中。
天下并不是陛下的天下,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
若无百姓,何来天子?若无社稷,何来君臣?北府冤魂,天地为墓。在陛下心中,恐怕只有巍巍皇权,又何曾有过天下?
檀道济死后,北魏南征,势如破竹。宋文帝可有悔意?若北府军仍在,江山应不会在风雨中飘摇。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与下面那么多双眼睛相对,伊恬不太自然,但她能察觉到自己的内容成功抓住了同学们的心。言尽、鞠躬,收获到赞许的目光和掌声,对伊恬而言就是最大的肯定。
尽管对于“檀道济”这个人物,伊恬先前并无太多了解,但经过“精心”搜索整理的概述还算能够呈现出这一名臣的大致形象。
再到情感升华部分,小说《帝都风云》确是字字珠玑,与檀道济所处的历史情况有太多的不谋而合,一字一句犹如空谷之音,加上感性的对问形式,能够挑拨着人的心弦,使人无限地接近那些曾经的历史风云,这也是伊恬自认为最得意的地方。
从掌声中冷静下来,伊恬很快也意识到,这份“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演讲稿,算是分享自己挚爱作品《帝都风云》的工具罢了,那段情感充沛的评述,也并非是自己的所想所感,只是深深印刻在心里的文本金句和经典情节而已。
循着“情感先行”的原则,自己也没有仔细甄别过真正的历史是否如实契合这份抒情……如此想来,这份演讲稿也没有那般得意,而这些都是演讲前自己难以发觉的。
对于今天上台演讲的两位同学,老师都没有给予点评,伊恬也不敢去关注老师听后的反应。
她更不曾注意到,在后排自己空位置的旁边,一双眼睛满含惊喜与景仰,流连于刚才每分每秒的缓缓道来,为演讲者的才情所折服。
“最喜欢她的演讲了。”
这是课间庄超元对着旁边的兄弟说的,但似乎有三个人知道,这句话真正想说给谁听。
兄弟帮他看了看伊恬的反应,却反被壮硕的身躯遮挡,还无故受了重重的一掌拍肩。
“谁允许你看她了?”
这音量不小,霸气锋芒外露,却也不曾惹恼对方。
“嘿!看一下怎么啦?只有你能看啊?”
“就是只有我能看!”
“切!我就看!我就看!”
……
伊恬依旧不曾抬头,只是默默地将叠好的演讲稿插入小说的书页中,但流动的眼波和微微抽动的嘴角是脸上最大的破绽。
原来言情小说里所写的“小鹿乱撞”是这种感觉,慢慢地,庄超元这个名字开始走进伊恬的心扉。
******
这几日,都是父亲来接伊恬。
因为在镇区工作,加之下班高峰期的拥堵,父亲来的时间会比母亲之前晚很多。
同学们都是教室-宿舍-饭堂三点一线的生活,放学后教室几乎空无一人了。本来也很适合复习备考的,可在这四角的小方间里拘了一日已让伊恬心生厌倦。
去往图书馆的路上,学校电台播着《我的秘密》:
最近一直很好心情/不知道什么原因
我现在这一种心情/我想要唱给你听
看着窗外的小星星/心里想着我的秘密
算不算爱我不太确定/我只知道我在想你
我们之间的距离好像忽远又忽近/你明明不在我身边我却觉得很近
有一种感觉我想说明/我心里的秘密 是你给的甜蜜
我们之间的距离好像一点点靠近/是不是你对我也有一种特殊感情
我犹豫要不要告诉你/我心里的秘密 是我好像喜欢了你
这模糊的关系 是莫名的美丽
……
歌词里的字字句句,触动着伊恬的内心:太像了,实在太像了,仿佛就是为……而写的。
此刻,他明明不会出现在图书馆,他“明明不在我身边”,但似乎又能感受到他的气息,他应该也在听这首歌吧,他会在意到这些吗?
“我们之间的距离好像忽远又忽近”——他又不曾对着我明说,许是自作多情也未可知呢……
“算不算爱我不太确定”——是心动的感觉吗?亦或是属于两个人共同的心声呢……
“莫名的美丽”——确实如此,不仅是当下的关系,连在这个阶段听到这首歌也让伊恬觉得莫名的甜蜜。
恍然发觉,自己竟然开始会不经意地想起他,不能自已地盼望见到他,每天的在校时间仿佛都充满了期待。
这是过往的自己很久都未曾感受到的,那段不堪的经历让她一度对校园生厌,厌恶过后便是无感,无感则从不过多停留。
而今,这回家前滞留在校的时间,仿佛已经不那么焦灼难过了。
更新时间:2025-01-11 21:21:50